前言

 

 

对于摄影来说,暗房到底意味着什么?这不是我研究的方向,对我来说,如何让画面更好的呈现在观者的面前,便是我工作的全部,我是一个摄影师与美术师的混合体,不是评论家,不是键盘摄影师,没有那么多的大道理,亦没有那么多高端名贵的镜头。 


这次调整的片子出发点比较浅,就是把自己所看到的画面记录以后尽可能在后期中还原,若是可能,就再让它看起来更美好一点。 拍摄地点是在广西北海涠洲岛的海边,晴空傍晚的夕阳结合深蓝的天空,让世界一片蒙上了一片金黄与魏丽的紫光;本次使用的相机是5D3配备CANON本家的1740 f/4,不想争论若使用1635会不会好一些的问题,不使用的原因就仅仅是因为没钱买不起而已。


拍摄

 

 

相机配制使用的是M档位,一切都由自己掌控是我一贯的作风,这里说说如果用S/TV A/VA等档位拍摄需要注意的问题:无论你使用哪个,准确对焦都是首要的,对焦没有对上,什么准备也都白费了,因此第一点,请准确对焦在你想对焦的地点,用任何一种你喜欢的方式,至于你喜欢用景深把近处模糊还是小光圈让景深大一些,请随意,我拍的时候完全没看,调了一个‘正确曝光’(如果无法辨别准确曝光与正确曝光的基础理论请自行百度,或者报名参与我的摄影分享课,哈哈哈~)直接进行了拍摄;因此第二点,如何选择我们的测光点则是关键,它将决定你所拍摄的基片是否有后期的余地,若是用高光部正确曝光的参数拍摄,那么暗部可能在后期提亮的时候形成灰常多的噪点,若是用暗部正确曝光的参数拍摄,那么高光部几乎就废了,那就等着用另外一张图来补吧,若是你准备多张HDR合成的话,就请略过本段吧。 


我一般选择反射光线最强的部分进行测光,至于原因也很难用文字进行完整的解释,粗略的说,想法如下:光源发光,光源部分的细节已经确定为100%丢失;投影的暗部细节的丢失率也为100%,原因是光源为直射阳光,(例外情况也有,直射阳光与暗部的光比会出现13EV值的情况,但不是本案例。)于是我需要一个折中的影调部分,利用它找到高光与暗部之间的折中点,这样才可以最大限度的记录光与暗两个部分的层次,在逆光条件下,我一般参照下图部分的红线高光区域,本例中我所选择的是黄线部分进行测光。

 
 后期 

后期打开的时候,因为现场光线的原因,原图的自动色温偏暖,在LR中将原图的色彩按记忆中的色块进行大致还原,大范围色块铺垫以后看起来比原图好多了;接下来导出到PS中进行细节调整,调整过程无非是将色彩进行进一步还原,并且更细致的填补一些缺陷,直到最后添加了一个PS自带的光晕滤镜才算完整结束。 


很多朋友总喜欢问我在精细调整的时候的具体步骤,因为每一张图都不同,每一次的出发点也不同,每个人所喜欢的风格也不同,很难用一个固定的模式调整出所有的风光片,我所能提供的就是一个框架的构思,所以我一向认为完整的调节步骤是无用的,因为一些即兴的想法与调整尝试永远无法成为某种定式;本次精细调整所用到的工具有:画笔工具、印章工具、饱和度调整、锐度调整、黑白调整、对比调整、亮度调整;所用到的图层属性有:蒙版属性、透明度更改。 


总结

 

 

后期永远都是从拍摄那一步开始做准备的,临时拿到一张片子做所谓的‘第二导演’,那是电影剪辑的岗位,不是摄影师的工作,所以不要把希望全部放到后期,否则会疯了的;但是我也鼓励任何一个摄影爱好者从后期别人的开始片子开始学习、巩固自己所学到的知识,自己的片子总是舍不得挑毛病,那就挑别人的吧,尽可能的去找那些问题所谓,却不是为了嘲笑别人的失误,而是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重复这样的错误;相信我,要从别人的片子里挑出毛病很容易,就像我总是可以从自己的片子里看到想死的节奏,学习优点记住错误,抛掉那些想要大肆评论的念头,你会进步很快的。 


摄影是一种生活,一种态度,你敷衍它,它也会敷衍你;所以不要抱有侥幸的去拍摄与创作,没有作品会忽如其来的出现,也没有任何努力会白费,坚持、谦虚、是摄影师所必备的。

  • 风光片的出发点是尽可能的还原你所看到的美景

  • 拍摄时的判断决定你所拍摄的基片是否有被后期出片的可能

  • 曝光区域的选择是单张风光片拍摄时最为重要的部分

  • 后期的时候,尽可能的精细;色相、饱和、明度工具、蒙版工具、黑白属性层、透明度工具、是最为重要的几个工具

    OK,想要分享的就那么多,希望这篇摄影师日记会对大家有用。

其实我也明白,说了那么多,会认真看的人却不会有几个,不过,我却不会因为可能没有人观看而省略我所要讲述的内容,这便是我的摄影之路。

笑。

 
评论 ( 21 )
热度 ( 78 )
TOP